2025年央视春晚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带给观众们的不仅是欢乐,更是深刻的反思与启示。随着创新的节目安排,以及创下的多个收视新高,春晚在各大平台的实时直播收视次数和互动量均呈现出火爆的局面,其影响力浩瀚无垠,连带着对海外传播的多项指标也再创新高。其中,几段语言类节目以其独特的视角,源于现实、影射现实,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不禁深思……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王宏坤、尚大庆、张海燕、李川与孙仲秋共同演绎的《花架子》。在这个小品中,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将“花架子”这一概念化虚为实,一语双关。节目的核心不仅在于表面的搞笑,更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中“走过场”与“做表面文章”的沉重现实。自2012年政府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尽管号召消除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时至今日,依然如影随形,甚至愈演愈烈。小品通过幽默的手法,引发观众对这一社会病症的深思与反省,让人不禁想起政府对这类现象的多次警示。
另一个备受喜爱的节目是沈腾与马丽所带来的《金龟婿》,这个小品通过“替女儿当卧底”检验未来女婿的情节设置,不仅展现了房地产拆迁问题的纷杂,更将近年来社会热点贴近人心。在情节生动的铺陈中,显而易见,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剧变,当下的婚恋市场也同样受一定的影响。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不仅令观众捧腹,更引人思考了伴侣选择中的现实困境,让人回味无穷。
而艾伦、姚尧、李源澈合作的《点点关注》,则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自媒体时代的众生相。节目中,社区养老、邻里互助等问题被以诙谐的方式统统打包,幽默之中却暗藏着严肃的现实——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个人隐私信息传播无孔不入,却又往往带来误解与争议。通过生动的人物角色设置,观众不仅能体验到轻松的气氛,更加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家庭伦理的复杂与微妙。
接下来由刘旸、松天硕与宇文秋共同演绎的《小明一家》,则真实反映了祖孙三代在孩子教育上所遭遇的误区。节目通过漫画式的表演方式,幽默地揭示了无原则的宠爱与迁就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这种“上行下效”的家长教育方式,实则给了孩子未来成长之路的重重障碍。家长的沉默与无知,常常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迷失方向,如何克服这种家长式的误区成为了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徐浩伦、谭湘文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骗”“假”不留》,一方面用轻松的语气讽刺那些利用封建迷信与伪科学坑蒙拐骗他人钱财的人,另一方面也通过幽默的手法揭示信任危机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节目的通过“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表现手法,将社会中的阴暗面无情暴露,无论是夸大宣传还是妄图牟利,这种现象慢慢的变成了人们生活中值得警惕的常态。
最后,由金霏、陈曦、盛伟、董建春、李丁等演出的群口相声《没那么简单》,犀利地揭示了自媒体在网络世界中为博眼球而不择手段的现象。节目通过讽刺那些不断利用标题党、造谣和八股文等手法刺激用户,逐渐演变为伤害他人尊严的事件,令人心痛与愤怒。与此相关的现实问题的暴露,使得观众在笑声背后,思考更深层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底线。
近年来,笔者尝试通过在自媒体上撰写文章,力求揭露一些社会丑陋现象。尽管局限于个人视角,但始终对社会责任怀有不变的初心。尤其在经历了五年的“错换人生”事件后,旁观者与当事者的角色良莠不齐,互联网空间的复杂却让正义在某一些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奢望。
透过众多优秀的语言类节目,春晚不单单是一次文化展演,更是一次对现实时事的深刻反思与挑战。尽管艺术与现实不能完全替代,但正是这些简单却深刻的作品,让我们在享受欢笑的同时,也对社会多了一份清醒的认识。希望未来的每一年春晚,能继续保持批判的勇气,传播正能量,助力社会向前发展,形成一种极端与不正之风的良好氛围。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正义和真相应当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